实验活动——搭建小型扩音系统
一、实验目的及任务
1.认识过程与控制系统中的连续量即模拟信号的计算方式;
2.制作小型扩音系统,能够连续地根据采集到的真实环境噪音大小,控制输出音量大小;
3.认识和熟悉所使用的电子硬件模块,了解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。
二、实验内容
小型扩音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小型实验。
①自制音乐播放器;
②自动调节音量的音乐播放器:播放音量随着环境噪音的变化而变化,噪音变大,播放音量变大,噪音变小,播放音量变小。
三、实验准备
编程软件:mPython编程软件
实验设备:计算机与实验模块(见下表)
四、预备知识
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
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,我们把振动的物体叫声源。例如当演奏乐器、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,它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 “空气分子”有节奏的振动,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,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,这就产生了声波,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。这种声波,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。
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。固体、液体、气体都是介质,都可以传播声音。比如,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大声说话,隔着墙的另外一个房间也能听到,这说明气体(空气)和固体(墙)都能传播声音。
②MP3音乐播放模块
MP3音乐播放模块,首先将音频文件从存储器中读出,然后对音频信号进行解码,将原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,再把转换后的模拟信号放大,输出给喇叭,喇叭的振动膜跟随电流信号的幅度有节奏地振动,从而引起空气的振动,振动传递到我们的耳朵里,我们就能听到音乐了。
③声音传感器
声音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感知声音的模块。传感器内置一个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。声波使话筒内的驻极体薄膜振动,导致电容的变化,进而产生变化的微小电压,这一电压信号经过放大,再传送给计算机。
④小型扩音系统控制过程
五、实验步骤
1.自制音乐播放器
任务介绍:使用乐动掌控和MP3音乐模块完成一个音乐播放器。
学习目标:认识MP3音乐播放模块,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。
实验设备与模块:乐动掌控*1、MP3音乐模块*1
实验步骤:
Ⅰ.电路连接。使用连接线将MP3音乐模块连接到乐动掌控P15、P16引脚,并在MP3音乐模块上连接喇叭,连接图如下图所示。
Ⅱ.存储音乐
MP3模块侧面有一个TypeC接口,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和MP3模块。电脑上可打开一个U盘,将音乐存储进去,之后即可断开MP3模块与电脑的连接。
Ⅲ.编写程序
①添加MP3模块扩展指令。
②编写播放音乐的程序。首先显示播放音乐的操作提示,然后初始化MP3模块,默认不播放音乐。然后编程设置若干按键用于控制音乐的切换和暂停等。
2.自动调节音量的音乐播放器
任务介绍:使音乐播放器播放音量随着环境噪音的变化而变化,噪音变大,播放音量变大,噪音变小,播放音量变小
学习目标:了解声音传感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,通过计算平均值、映射等方式,将连续变化的声音值和音乐音量较好地关联起来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,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对系统输出的影响。
实验设备与模块:乐动掌控*1,MP3音乐模块*1,声音传感器*1
实验步骤:
Ⅰ.电路连接。
将声音传感器连接乐动掌控的P0引脚,MP3模块连接P15、P16引脚,连接图如下图所示。
Ⅱ.编写程序
①添加声音传感器指令。
②熟悉声音传感器。编写程序,打印声音传感器的测量值,可在控制台看到其随着声音的变化情况、测量范围等。可以看到数值从0到3000多。而MP3音乐模块的音量变化范围是0-30,直接把两个值关联起来是不太合适的。
③将声音传感器的数值映射到跟MP3音量范围匹配的区间内,再次输出可以看到声音值已经在0到30之间变化。观察打印出的数据可以发现,音量数值波动比较大,直接将该数值作为音乐音量的话,音量变化也会不稳定。
④采用求一段时间内声音平均值的方式,来让声音值的波动没那么大。创建一个列表,将声音值存入该列表,然后计算连续1000次声音的平均值。例如范围是0到1700,将这个范围映射到0到30。
⑤将这个数值赋值给音量,即可通过声音值改变音量的大小。
完整参考程序如下:
⑥将程序刷入到乐动掌控中测试效果,你觉得效果理想样?你能通过优化程序让效果更好吗?
参考程序:
点赞